目前有許多功率計都可以觀察出踩踏施力的切線方向,以及施力的大小,因此衍伸出許多跟踩踏相關的數據。比如踩踏效率跟順暢度等數據。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從古到今關於踩踏的說法:
【老派教練說法】
踩踏就是要畫圓,最好腳踝可以推、拖、拉、提在每一個方向都可以施力,才可以做出順暢的踩踏,比如說:許多職業選手的腳踝都是如此。
【科學數據派教練說法】
只有三點鐘方向往下踩,效率才會最高。所以一直用力往下踩才是王道。不信的話可以看功率計的分析。OK,到底誰對誰錯呢?其實,都有問題………都對了一部分…因為如果你只有單一觀點來看事情,你將永遠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喔~~先來看看用Pioneer 功率計做出來的分析,下圖是在同一個坡道上作的踩踏測試。左上的數據採用往下重踩爬坡5分鐘,右上的數據採用較高的迴轉來爬坡5分鐘。然後用Pioneer 功率計去觀察踩踏效率以及切線方向的不同。
.用力往下重踩的踩踏分析
踩踏效率-65%。可以看到較高的踩踏效率,原因是因為主要的出力都會在2-5點鐘方向,尤其三點鐘左右沿切線90度往下踩的力量會很到位,都是有利於提升”效率”的出力方向為主,所以相當然爾,效率一定比較高
.拉高迴轉踩踏的踩踏分析.
踩踏效率-55%。整體踩踏效率較低,因為會容易踩出一些非接近切線90度的出力方向,因此”浪費了”許多力氣OK~這樣看來,既然重踩效率高,那麼大家一起來一直重踩,卡踏也不要裝了,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吧!!不過~好像車不是這樣在騎的………..
問題在哪?很簡單,一直用力往下重踩時機械效率高沒錯,但是一直用力下踩有幾個問題:1.所有肌肉集中於四頭肌,一下就酸了,反而更快疲勞 2.奮力往下踩,迴轉不易順暢,也容易造成身體過於晃動問題。
所以理論上部分正確,但是實際的盲點是指把工作只交給集中的少數肌肉…反而生理上更容易疲勞那麼提高迴轉呢,雖然機械效率低了一點,但是可以運用到更多肌肉群來完成一圈踩踏的動作,等於是一樣的工作分給更多人完成了。雖然效率差了一點,但是整體來說是可以更長久的踩踏下去的~”所謂的拉提,不是刻意往上拉,而是要平均下上踩踏的力量就好”,除了平均上下踩力量之外,還可以減少另一隻腳的吸收掉的功率(GPA)。
但刻意推拖拉提,真的是沒有必要。而腳踝呈現柔軟變化的動作是因為放鬆之下,自然呈現的”結果”,而不是踩踏主要的”目的”。過度的推拖拉提,其實會造成踩踏的一圈中,會有一段因為腳踝動作造成減速的”死點”狀況,而且會大量增加小腿的工作負擔。
附帶一提的是如果你推拖拉提很厲害,功率計也會顯示踩踏效率超高喔~~但是根本腳一下就酸爆了~也無法長久。
一個好的踩踏不是看效率高低,而是看在踩踏一圈的過程中,是否有特別一段減速而造成不順暢的”死點”。
所以不管你的腳踝角度是高一點還是低一點,只要你能夠踩得順暢自然就行!!至於要評估你的踩踏好壞,可以看WKO裡面的踩踏數據GPR(釋放功率)/GPA(吸收功率),或者使用LEOMO TYPE-R來做動作分析會比較理想一點。
【結論】
每一種地形都會有比較適合的肌肉群以及適合的迴轉速,只要你能夠順暢的達到,就沒有問題!!
平路90-100RPM,爬坡75-85RPM。如果你都能夠很輕鬆、穩定的作出這樣的迴轉,就沒有問題了,不必要刻意去追求踩踏的某種”特定”技巧。
再者,每個人的最佳迴轉速也會略有不同,這個牽涉到你的肌肉型態以及心肺功能的不同,所以有的人可以比較高一點,有的人會略低一點,但是基本上都不會太離譜。如果你的迴轉速一直練不好,也很有可能跟你的Bike Fitting有關係!一個良好的設定跟角度,可以讓你迴轉速直接提升~所以除了練習動作之外,也別忘了去檢查一下,是否你在一個正確的架構之下踩踏。